我們總以為孩子本來就該聽話,大人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,孩子年紀小不懂事,只要聽話就是乖。於是,跟孩子說話,常常是說得太多或是講得太久,而且內容還重複空洞。如果孩子犯了錯,父母親更是容易用一些比較情緒性的方式溝通,夾雜著嚴厲的語句,根本沒想過孩子不斷的在長大,只認為我們作父母的很辛苦,罵孩子都是為他們好。不料因此孩子越來越不聽話,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。

  其實與孩子說話,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怎樣把話說得剛好。父母親要自行評估話題的重要性,事情的嚴重性,只是小事,就不需要持續追問,窮追猛打,讓孩子有空間,可以自己決定說什麼。當然,若是從談話中發現問題,就得適度關心,別讓孩子把話都吞進肚子裡,裝作一切都沒發生一樣。把話說得剛好,別在瑣事上打轉,自己不用太辛苦,孩子也不會覺得你煩人。

  其次,把話說得明白,不要有模糊空間,讓人摸不著頭緒,當你要給孩子獎勵,就得訂立出標準,如果孩子犯了錯,必須讓他知道界線在哪,規矩為何。為人父母眼中的孩子總是長不大,很多人更認為跟小孩說的事情是小事,所以回應起來敷衍隨便,但孩子可是會認真地把父母所說過的話都記在心裡,當你沒有清楚表明自己的意見,導致前後立場不一,以後要說服、教育自己的小孩就會難上加難。

  有時說說自己的人生故事,讓孩子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。但是要說的不是陳腔濫調的大道理,或者是只有成功不曾失敗的輝煌史。敘述從前發生過的趣事糗事,一同捧腹大笑;訴說過去傷心難過的往事,互相敞開心胸。這些話真誠,所以能感動人心,孩子聽的進去,也藉由分享的過程,他對父母可以更加瞭解。我們要體會到親子關係其實也是一種人際關係,絕對不是上對下的尊卑角色,在這樣的認知和互動之下,孩子也會願意分享自己的事情和心情,把父母當成傾訴的對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ll451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