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兒子國小的時候,曾經一度在家中故作神秘,每天放學回家之後,總是草草吃完晚餐,就上樓躲進房間裡,在他房間門外,總可以聽到同一首流行歌大聲地不停播放,在那個錄音機還算是主流的年代,有時候歌曲會很完整地整首播完,有時候卻會持續聽到錄音機的按鍵聲,隨之而來的,就是聽到歌曲斷斷續續地播放,當然,大兒子也跟著音樂一句一句地唱和。這個神秘的計畫,我在心中大概能猜到一二,卻也不想多問,反正並不是什麼鬼鬼祟祟的行為,他也一直低調的進行著計畫。

家中鋼琴上的節拍器不見了,偶爾會從大兒子的房間中聽到清唱的歌聲,有著規律的答答聲作為伴奏;客廳的雙卡帶錄音機和麥克風大概是一起私奔,我也沒有要刻意去尋找東西到底跑哪兒去了;大兒子開始隨身攜帶一張紙條,吃飯、看電視、出門都不離身,三不五時就拿出來看一看,看完之後口中還念念有詞;有時候小兒子會被帶進房間裡成為秘密計畫的一份子,出來之後也跟著神秘兮兮地,不會多談一句。

老婆總念我一派輕鬆地毫不擔心,其實是因為我從觀察家裡的蛛絲馬跡,早了解到事情可能的發展方向。老婆就不是這樣子的個性,有點急迫想要知道大兒子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,可是無論怎麼跟大兒子追問,得到的答案總是千篇一律:「沒有啊。」既然如此,那就旁敲側擊,從弟弟那邊下手。

「大哥叫你進他房間都在幹嘛?」老婆問著。

「沒有幹嘛,大哥都叫我坐在那邊看著他而已。」

「叫你看著他?那他在幹嘛?」老婆對於問題得不到解答,有點急迫地追問著。

「他就在那邊唱歌啊!」小兒子有點無辜地回覆著。

「那他有沒有叫你做其他的事情?」老婆繼續追問。

「有啦,他有要我負責幫忙按錄音機,他比手勢,我就幫忙操作,一邊播一邊錄。」

沒有結論的質問,老婆也只能放棄,我比較坦然自在,根據推測,只要時間到了,一切自然會有一個答案,根據我對大兒子的瞭解,只要事情到了一個段落,有了一個結果,無論好壞,他都會很樂於與大家分享這些經歷。

終於,謎底揭曉,他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歌唱比賽,有點害羞的他不敢在我們面前練習唱歌,所以只好偷偷地練習,爲了避免自己怯場,找弟弟進房間當觀眾,模擬一下現場演唱的壓力,只是一個小比賽,他卻很認真的看待,雖然他沒有得名,也沒有什麼氣餒的樣子,或許對他來說,真的是志在參加。

到了大兒子高中的時候,他又再度報名的學校的歌唱比賽,這次他就很坦白的告訴我們:「我想要上台練練膽量,增加一點舞台經驗。」這跟國小時候的比賽相較之下,規模大了許多,畢竟是全校性的比賽,要在幾千人面前演出,可不是開玩笑的。他先去買好了伴唱帶準備在家裡練習,一天又一天,我們充當他的聽眾,讓他練習壯膽;一次又一次,我們也作為他的評審,對他提供建議。小兒子拿出調音器,讓大兒子可以一個音、一個音去調整音準,盡量做到最好;女兒拿著節拍器,讓大兒子每一拍都可以精準配合到節拍,達到真正的同步。我跟老婆則是討論著,他該用怎樣的歌唱口氣去詮釋曲子,還有怎樣的手勢、動作跟神情來呈現歌詞的故事,整體的台風,也跟這樣的訓練息息相關,所以大兒子也給自己特訓,在房間的大鏡子前面,一邊唱歌一邊觀察自己的動作、姿勢,讓一切都變成自然,避免因為舉手投足的不順暢,而影響到歌聲。

比賽的當天並不是假日,我們對於當時的場景只能依靠大兒子的轉述。比賽的結果他並沒有得名,大兒子自嘲可能評審覺得他長得太帥,以為是走偶像歌手路線,以致於忽略歌唱實力的部分。據說他的演出風靡全場,還因此多了很多歌迷,甚至有同學建議他出道當藝人。本來覺得大兒子有點吹噓,有些玩笑話,畢竟沒有得名,他說的歌迷、當藝人等等,讓我們都半信半疑,直到後來,在餐廳巧遇我的朋友閒聊,他提到:「聽我女兒說,你兒子很會唱歌,參加完比賽之後很紅喔。」老婆去市場買菜,也遇到鄰居在說:「我兒子說你家小孩唱歌很厲害,我看他長得也不錯,搞不好真的可以走演藝圈喔!」我們這才知道,大兒子真的是在學校造成不小的轟動。

在那之後,大兒子也參加了大學的歌唱比賽,問他是不是想當藝人,他卻還是那個理由:「我只是想上去練練膽量,增加點經驗而已。」比賽的過程中,他依舊贏得滿堂采,比賽的結果,他依舊沒有得名,我們都知道他很有實力,不過他也始終沒有往這方面發展的念頭,歌唱沒有成為事業,卻是終身的興趣。多年後的今天,他在外頭交了許多朋友,也還是有許多粉絲,去到KTV,都指名要聽他唱歌,他也很樂於拿起麥克風高歌一曲,至於曾經怯場害怕的經驗,好像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。

校長爸爸的叮嚀:

我很佩服大兒子的想法,他知道自己容易怯場,害怕面對人群,所以報名歌唱比賽,藉由自己對唱歌的興趣,還有比賽不得不上台面對觀眾的特性,來磨練自己。因為這樣,他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,而且很認真的往目標去執行,所以我從來沒有制止他的行為,反倒是全力支援他。

當兵退伍之後,投入職場,到語言不通的異國工作,大兒子面對著陌生的環境,面對陌生的工作和伙伴,他毫不膽怯,很快的能適應,很快的進入狀況,所以勝任愉快。尤其,後來他轉入業務單位,更需要與人接觸,甚至,到不同的國家,不同的城市旅行洽談生意,他也自在的如魚得水。這一切對他而言,都不是困難的事。我們看著他的成長,看著他的能力,還真讓人放心和佩服。

我們都知道: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。在社會上,孩子需要的是能力,這些能力往往不是印在課本上,也不是坐在教室裡就能學習到,課業固然重要,課業以外的,也不該被輕忽。無論是個人興趣、社團活動、校際比賽,在一般父母看來像是學生不務正業時才會做的事情,其實也包含了很多學習和培養能力的機會。從上台克服怯場與緊張,從團體活動瞭解溝通的技巧和藝術,從比賽中練習冷靜應對與團隊合作,這些東西,紙張裡沒有辦法實踐,寫再多的試卷,寫完再多的原子筆,也不能體會。在社會上立足,需要的除了那輕薄紙張的學歷之外,當然更要這些真正強而有力的才能作為後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ll451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