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出版了「校長爸爸的生活教養學」,讓自己非常開心,書裡的內容多半是家人的互動,好像在回憶多年來教養孩子的趣味和美好,更棒的是編輯希望孩子們都能談一談自己在這個家庭的成長經驗,於是三個孩子都動筆寫了序文,唸理工的大兒子、讀金融的二兒子、學外語的小女兒,各自表達了他們的成長心情感言,我好喜歡,要在這兒和大家一一分享。

小學時候的音樂課 河之

小學時候的音樂課,音樂老師教同學們唱著「我的家庭」,讓我以為每一個家庭都是如此可愛。一直到了高中的時候,同學好友的羨慕眼光才讓我驚覺,原來歌曲中可愛的家庭是一種夢想,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狀態。

還記得高中班上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到我家裡玩的那次,剛好碰見了我的父母親,雖然只是幾句和父母親簡單的言談,卻讓同學好生嫉妒。在父母親步出家中大門之後,同學馬上用驚訝的表情和我說:「我好羨慕你有這樣的爸媽。」

「有什麼好羨慕的?我還羨慕你呢?每個月你都有那麼多零用錢?」我一臉若無其事的說。

「你爸竟然會和你聊美國職業籃球?我爸只會問我三件事。」同學仍然沈浸在羨慕的情緒當中。

「哪三件事?」同學的話語反倒引起了我的好奇心。


「吃過飯了沒有?最近書讀得怎麼樣?零用錢夠不夠用?」同學無奈的說。

這短短的一次對話讓我印象深刻,讓我發現到自己的家庭是這樣的與眾不同。我這才知道原來同學們不見得會和父母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,才知道同學們不會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,才知道同學們不會和父母說說自己的理想抱負,才知道同學們不敢讓父母知道自己在外犯下的過錯。

相形之下,我的家庭的確太不正常、太怪異了。

因為父母開放的教養態度,我總是滿心雀躍的和父母聊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,總是迫不及待的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,總是高談闊論的說出自己的理想抱負,總是滿心懺悔的道出自己的過錯。

我以為很正常的事情原來是這麼的不正常,我以為每個人的父母都是自己的諮詢對象、自己的心靈導師,原來很多人和自己的父母聊天不超過三句話。

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,我的父母不斷的培養我獨立思考的能力,他們從不干涉我的決定,只是從旁協助我做出正確的選擇。日子久了,我也十分樂於和他們討論事情,諮詢他們的意見,因為我知道他們的經驗能夠供我參考,或許能讓我少走些冤枉路。父母也喜歡聽聽我們家孩子的意見,因為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孩子們總是能迅速吸取新知,並且將年輕一代的新想法分享給父母們,讓他們不至於跟不上社會快速變動的腳步。

前些日子,台灣有一則這樣的社會新聞,女大學生慘遭殺害,兇手是同校的男大學生,殺人的動機竟然只是因為男生追求心儀的女生,向女生要手機號碼而女生不給。一個電話號碼,造成了兩個家庭的悲劇。

男大生或許不曾讓自己的父母親知道,有這樣一個讓他心儀的女孩子,苦苦追求卻始終無回應。女大生或許不敢讓自己的父母親知道,有這樣一個瘋狂追求自己,卻又不是自己喜歡的對象。

不然,我相信男大生的父母一定會告訴他,真的喜歡一個人,就要祝他幸福。女大生的父母也一定會教導她,遇到瘋狂追求的人該如何在不刺激他的情況下拒絕他。

最後,希望每位閱讀過此書的父母們,都能從中得到如何建立親子雙方溝通橋樑的方法,藉此,親子間的互動能夠更頻繁、更密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ll451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