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世界在改變,眼睛看的見。地球在暖化,人心在腐化,氣溫在上升,道德在沈淪,北極冰山在解體,人類價值在瓦解。當我們驚覺大自然的反撲時,於是大家開始關心環保、關心生態,政府倡導節能減碳,企業發展綠能產品,許多人從家庭做起,從個人做起,開始過環保生活,很務實地在關心地球。但是,對於同樣在崩解的固有價值和道德,卻沒有足夠的警覺,也沒有實際的作為。如果這樣子持續發展下去,我們能挽回地球的環境,卻失去了人類社會真正生存的意義,豈不是更大的誤謬。
讓我們來細數,台灣在物質文明進步當中,全力的拼經濟發展當中,我們的社會,到底變成什麼樣子。
IMG_0442.JPG 
天下無不是的父母:天下無不是的孩子
以往,父母親的一言一行就是生活中的模範,遵從父母親的指教,是必然的事情。有的人指腹為婚,或者是接受相親,終身大事在父母親彈指間就決定。或者是不敢違抗父母之命,一切依照他們的指示來過生活,所以我們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。當然,這樣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,沒有人是完美的,父母親也有犯錯的可能,在社會變動迅速的時代,父母也許會因為跟不上變遷,而觀念落伍等等,這是個事實。
但是現在,我們看到的卻是父母親對孩子的溺愛和過度的包容。還記得前一陣子的襲警案,凶殘的過程令人不寒而慄,一名警察盤查可疑車輛,卻遭到歹徒以步槍掃射導致身受重傷,記者去訪問該名歹徒的家人,得到的答覆卻是:「他平常很乖很孝順又節儉,還會跟大家打招呼,都是壞朋友帶壞的。」
在學校裡的學生發生了衝突或其他事件,通知了家長之後,其態度多半是:「我的孩子不會做壞事」、「我的孩子不可能這樣」。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,父母親因為保護自己的孩子,反而只有鴕鳥般的不肯面對現實。親子間的問題,從子女對父母的一味尊崇,變成父母對孩子的一味相信。
土角厝一角IMG_0416.JPG 
寒門出孝子:寒門出孽子
即使是家境不好,我們認為三級貧戶也可以打拼出頭天,從前的觀念裡,子女知道家境不好就要更努力,貧窮或者是較為辛苦的生活,反倒成為一種助力,因為體會了解父母親的辛苦,所以更有孝心,更較一般人孝順。
從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來說,就是最好的例子,家境貧窮,靠著努力而創立了龐大的台塑集團,也為了紀念他的父親王長庚,設立長庚醫院,用心奉養老母親,孝心傳為佳話。
可是在笑貧不笑娼的現代社會裡,金錢價值觀被扭曲。花錢不手軟,只為追求流行和名牌;賺錢的方法不擇手段,只求結果不問耕耘;無論家境好壞與否,只會羨慕別人的富裕。為什麼家境比別人差?為什麼父母親不富裕?好似貧窮是一種罪惡。反而怨恨父母,從前的助力如今卻變成阻力,社會新聞裡屢屢聽見,有逼著老父老母要錢,強索毆打的孽子,行為如同禽獸,令人心寒。
堆積IMG_0419.JPG 
子不嫌母醜:子難忍母醜
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,子不嫌母醜是家庭倫理中的感恩的表現,父母生育、養育、教育子女十分辛苦,作為子女當然要飲水思源,即使是父母親長相不好看,子女也不該嫌棄,因為這並不損親情的偉大。
然而,現在怨天尤人似乎成了一種風氣,家庭經濟不好、父母離異、跟不上時代等等,孩子有千百種理由去責備他的家庭,「為什麼我長的沒有別人帥?沒有別人美?」「因為他醜也害我跟著醜」、「他為什麼把我生的這麼笨」、「他有病就算了,還要煩我」。
更甚者,除了抱怨之外,不敢讓朋友認識自己的家人,不敢帶朋友回家,不讓家人到學校來,連畢業典禮也不願讓父母出現。甚至想著趕快長大賺錢,能夠整容整型,好像恨不得能趕快跟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切割。
煙囪IMG_0423.JPG 
養兒防老:養兒煩惱
在社會福利尚未健全的年代,人類就是靠著一代一代傳承,形成了一個青壯人口養育老年及幼年人口的社會,父母年紀大了之後,就必須接受孩子反哺養育,漸漸形成養兒防老的口頭禪及社會狀況。現代社會人們比較會規劃未來,在年輕時就儲蓄了未來退休的資金,以及社會福利的輔助,中年過後的父母親,不再非得需要孩子奉養,可以自己過自己的生活。
然而,養育孩子卻轉變為一種負擔而非保障。從小就要學音樂、畫畫、英文、電腦,要怕功課跟不上、考試考不好、交到壞朋友,長大一點要供他念大學、念碩士或是出國進修,出遠門自己吃住的怕他不能獨立,唸書期間煩惱他能否順利畢業,畢業之後擔心他找不到好工作,適婚年齡到了怕他以後成不了家,成家立業的又煩惱孩子養育他的孩子的問題……等等。
之前的情況還算好的,現代社會最可怕的是所謂啃老族,孩子長大卻離不開父母,還住在家裡頭依賴著,即便有正當職業,生活瑣事也是靠父母親打理,更糟糕的當然就是連工作都做不長久,如同米蟲一般。這樣的狀況,使得剛好在卡在兩個時期的父母親,一方面要奉養年事已高的自己的父母,一方面要規劃安排自己老年生活所需,另一方面還得照顧長大卻無法離巢的孩子,蠟燭三頭燒,永無休憩的一天。
生命IMG_0426.JPG 
找回傳統價值—站穩時代腳步
這麼多現代問題的衍生,除了社會風氣轉變,固有價值觀崩落之外,我們的教育好像找不到方向,家庭教育中身為主角的家長,惶恐不安,只怕孩子不如人,又不知道正確的方法,不是看書照書養,就是道聽途說,弄得自己手足無措,做錯了,卻沒辦法重來一次,結果是子女遺憾終身,自己終身遺憾。
其實,教養子女方法雖然隨著時代有些不同,但是,基本的價值是不會改變的,「孝順父母」「兄友弟恭」「尊重他人」「愛惜物力」「誠懇務實」,這一切
,從古到今到未來,都是待人處事最重要的原則,它不該因為社會的改變或進步,而被淘汰漠視,也就是說,如果拋棄了這些價值,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了全面的混亂。
而這些看似老舊的傳統,卻就是社會穩定的價值,無論科學文明再怎麼進步,經濟再怎麼發展,生活再怎麼富裕,這一切,是不會改變的。
當然,每個作父母的背景不盡相同,有學歷上的差異、經濟上的差異、居住地的不同、城鄉間的差距……等等,然而這些不同,卻不會因此而決定教育子女的成敗。因為我們要教導子女的,其實都是早已經知道的事情,而這些傳統的價值,早就根深蒂固在我們的腦海裡面。
非洲鳳仙花 
從生活教育出發—為生命價值奠基
教導子女並不困難,一切從生活教育出發。如同朱子治家格言一樣,教育必須由外而內,從生活中的瑣事,去內化成心中的價值觀。如:「黎明即起」、「既昏便息」從生活起居的規律,養成時間的觀念與做事情的持續性毅力;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。」在吃飯及穿著上,就可以塑造惜福愛物的觀念;「灑掃庭除,要內外整潔」、「關鎖門戶,必親自檢點」家中事務的協助,也能孕育出潔身自愛、細心謹慎的態度。
孩子年紀還幼小,父母就帶著一起分擔家事,從小地方做起,學習做事,也是學習做人,分工合作,既可以教導孩子做事的方法,又可以促進家人的感情,一舉數得,何樂而不為。
生活中的學習最實際,作父母要體認,家庭要為子女的教育負起最大的責任。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,也是終生的老師;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朋友,也是終生的朋友。作父母有父母的責任,為人子女,同樣有子女的責任,我們在學習作父母,也要讓孩子學習如何為人子女。
人的一生,就是在追求幸福,子職教育的成功,其實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,連帶的,由無數家庭組合成的社會,就自然健全穩固,而我們生活在這樣良善的社會,當然是再幸福不過了。
粉紅山櫻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ll451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