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為人父母了,卻忘記自己也曾經是青少年,當年也受不了父母、師長高壓式的管理教訓,當時也是如此的渴望被信任被尊重。其實,和青少年的子女相處只要多一些包容,多一些溝通,避免用權威、命令的指導方式來處理親子關係。對於孩子的尊重,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坐下來商量討論,給予孩子發言表達意見想法的機會,對於孩子的信任,就是不質疑,放心、耐心的等待,這才是真正的關心,真正的愛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有一個家長來找我,說起他和孩子之間的衝突,讀高中的兒子失控的對他咆哮,還很情緒的用三字經辱罵,他雖然可以理解,但是不能接受。
他說明衝突的原因,因為花了很多錢就準備讓孩子到加拿大遊學,於是希望孩子先寫企劃,並且評估效益,可是他兒子卻因此而生氣,認為父母親並不瞭解也不夠信任他。
接下來的事情發展,孩子說無所謂他可以放棄遊學,但是很氣自己,必須繼續使用父母的金錢,所以將來只要自己有能力,他一定會把錢都還回來,這些話的內容聽起來好像很有志氣,但一聽就知道是孩子的一時的氣話。
原本一個美好的暑假計劃,卻成為了家庭親子衝突的導火線,原本父母用心安排的活動,卻成了破壞親子關係的土石流。整件事情讓為人父母的傷心透頂,深深覺得自己的用心良苦卻變成自討苦吃。
聽到這個事件的發生和過程,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。做父母的用自己的經驗,用個人的邏輯,希望大筆金錢的花費能夠用的有價值有意義,不能隨便,不要浪費了。所以,希望孩子能夠好好的思考規劃。這聽起來完全沒有錯,而且也是多數父母的共同想法和做法。
但是孩子最討厭的就是寫計劃,最討厭的就是寫報告,這些在學校裡不得不做的作業,沒想到在家裡自己的爸媽也要求這樣的作法。對於孩子而言,其實事情都已經放在心上,也思考過,當然,自己也很清楚會很負責任的去從事這樣一個昂貴的遊學活動。至於,有些想法當然也是要看在國外遊學當時的狀況,到時候才能做判斷和決定。
兩個不同的邏輯,兩個不同的行事風格,是衝突的必然發生。做父母的感受被頂撞,被咆哮,覺得自己多年來愛的付出卻養出一個怪獸。做孩子卻覺得完全不被信任,甚至是被瞧不起,相處這麼多年了,爸媽還是不了解他。這樣雙方都受傷的情況,是家裡常常發生的事情。
對於這樣的事情,難道沒有解決的辦法,衝突難道一定會發生?
其實,父母和青少年子女產生衝突,主要原因往往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長,總覺得小孩子很乖,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向聽話,以前從來不會頂嘴,以前總是順從爸媽的看法。現在是怎麼了?難道是長大了,翅膀硬了?難道是在外面學壞了?對於這一切行為都充滿了問號,更沒想到竟然會發生這樣的情況。父母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已經一天一天的長大,不再是小孩子,已經是青少年,而且還是個有想法有主見的青少年。
其實父母親的用心,孩子完全知道,完全明瞭,他們也想認真的去做這件事,開心地完成這件事情,只是在處理的方式上,還跟父母真的不一樣。他們甚至不明白父母親為什麼要這樣要求!
我建議父母親在處理這樣的事情,是不是不要先有看法,不要先要求孩子,而是用聊天討論的方式,來進行想法的交流和溝通。遊學要花費很多金錢,但是並不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,尤其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事情的重不重要,懂不懂就談論金錢,其實很傷感情的。當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用金錢控制,其實是很受傷的,所以才會說出將來賺錢通通還給你。彷彿養育子女的過程變成了金錢的交易買賣,將來只要還錢就沒有虧欠,就還清楚了。如果真是這樣,一切就太悲哀了。
開開心心的來討論,歡歡喜喜的一起規劃,在愉快的氣氛當中聊遊學的目的、目標,那不是很好嗎?尤其自己的孩子養了十多年,他是個怎樣的人,做父母的,難道還不了解嗎?怕他不負責任?如果他平常是個有責任感的孩子,那父母到底在怕什麼?如果他平常就不負責,那也別奢望透過這次活動就想改變他。所以衝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。
我們家的孩子,平常聊天就已經說到,旅行其實是要用心感受的,而不是寫遊記、寫心得。很多的學習是無形的,報告也很難能夠寫得出來。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個性,所以我們不會要求孩子要寫企劃書,但還是期待他回來之後能夠跟我們分享,分享他在國外的期間所見所聞跟心裡的感受、感想,現在拍照攝影非常方便,孩子回來之後,他一張張照片一段段影片的回憶著,同時也為我們做看圖說話的解說,我們當然完全明白他的心得和收穫了。
所以父母的急切,常常是事情的引爆點。多一些觀察,多一些瞭解,多一些等待,多一些耐心,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又開心。
還好這對父母非常的理性,他們雖然傷心卻沒有抓狂,對於孩子的口出穢言,他們很清楚孩子是在發洩情緒表達憤怒,並不是針對父母,也因為這樣的理解,所以就不會讓場面更加失控,也就是說並沒有因為這樣的頂撞,造成更多的誤會,更大的衝突,實在是不幸中的大幸,也留下了迴旋修補關係和情感的空間。
我們為人父母了,卻忘記自己也曾經是青少年,當年也受不了父母、師長高壓式的管理教訓,當時也是如此的渴望被信任被尊重。其實,和青少年的子女相處只要多一些包容,多一些溝通,避免用權威、命令的指導方式來處理親子關係。對於孩子的尊重,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坐下來商量討論,給予孩子發言表達意見想法的機會,對於孩子的信任,就是不質疑,放心、耐心的等待,這才是真正的關心,真正的愛。
做父母的如果還記得自己年輕時對抗不尊重的叛逆,還記得曾經故意自我放棄的的狂飆,那麼就會明白孩子的行為,也會更加清楚為什麼孩子到了到了這個年齡,意見這麼多,這麼【不聽話】。所以不用那麼生氣,不必那麼傷心,找到方法才是重點,所有的愛才會有真正的價值。
留言列表